汉武帝晚年发动“巫蛊”之祸,针对太子刘据的意图非常明显,一年之内,以巫蛊诅咒皇帝的罪名,先后杀了丞相公孙贺父子、卫青儿子长平侯卫伉,以及卫皇后的两个公主诸邑公主和阳石公主。
公孙贺是刘据的姨父,卫青是刘据的舅舅,两个公主是刘据的同父同母的姐姐,这几个人都刘据的政治基本盘!
不久之后,汉武帝更是指使江充等人,将脏水直接泼在太子本人身上,带领爪牙直接到太子宫中寻“找”巫蛊证据。将太子宫的地砖都掀了起来,终于找到太子诅咒皇帝的铁证——木偶人!之后,扬长而去!
不久之前,丞相和公主都因一个木偶人,满门被杀,自己又岂能独活!太子面如死灰,惊恐万状!太子的老师石德提醒他,既然横竖都是死,不如放手一搏!
其时,汉武帝病重,住在离宫甘泉宫养病,太子在长安监国,又有皇后娘娘的支持,起兵自救,是很有希望成功的!
于是,太子调动皇后长乐宫的卫队,杀死江充,包围刘屈牦的丞相府。刘屈牦逃脱,跑到了甘泉宫报告汉武帝:太子反了!
武帝急忙回到长安南郊的建章宫,并下旨给刘屈牦调动周边军队平定太子的叛乱!
刘屈牦的正规军,与太子临时武装起来的杂牌军,在长安血战五天五夜,最终太子不敌,兵败逃岀长安!
汉武帝重回长安的第一件事,就腰斩了并没有参加太子造反的北军主帅任安!罪名意味深长:任安是老臣,无论犯什么罪,我都可以让他活,但他怀有二心,对我不忠,我不得不杀了他!
西汉时的北军,就离京城长安不远,是大汉帝国最精锐的军事力量,相当于清朝北京周边的丰台大营,是拱卫京城、保护皇帝的定海神针!
西汉的北军统帅,掌控了整个京城长安和皇帝本人的性命,必须是皇帝绝对信任的将军才有资格担任!
汉武帝为何说任安有二心呢?丞相刘屈牦拿着圣旨和虎符去北军调兵,围攻太子占据的长安,但任安拒不接受命令。
刘屈牦持圣旨和虎符调兵,是完全合符当时法律的,任安按理应当出兵。但当时汉武帝不在长安,与外界信息隔绝,谣言盛行。
太子是国子诸君,刘据又素有贤名,又无过错,突然调兵缉拿,情况不明,任安有所犹豫,事后也是可以讲清楚的。
正因为北军没有参战,刘屈牦对付太子临工武装的几万长安百姓都很吃力,如果不是北面长水和宣曲两地的胡人骑兵,及时赶到相助,胜负难料!
任安作为皇帝最信任的人,又手握精锐重兵,率兵勤王护驾是其本职,为何又拒绝岀兵呢?
有两方面的原因:一则,他原是大将军卫青的门客,是卫青一手栽培起来了,而太子刘据是卫青唯一的外甥,让他岀兵镇压太子,他于心不忍!二则,当时有传言说病重的汉武帝已经死了,丞相刘屈牦和黄门苏文欲行秦朝赵高之事,擅自行废立大事,太子和丞相,谁对谁错、谁强认弱还两说,情况不明时,以静制动,静观其变,不失为上策!
但汉武帝可不这么想,丞相持圣旨和兵符调兵,你按兵不动,就是有二心,就是对皇帝的不忠。
那如果任安果断岀兵,积极协助刘屈牦攻打太子,就能不死吗?呵呵,也必死无疑!
太子兵变失败后,汉武帝很快就动手清理反太子党,将那些参与镇压太子的核心成员,比如丞相刘屈牦,黄门苏文,水衡都尉江充,都被灭了族!
汉武帝的思路很清晰:让反太子党逼反太子,借机清除了太子党,成功之后又反手清洗了反太子党!两次的大清洗,就是为年幼的刘费陵上位扫除障碍威胁。手握重兵的任安,如果牵扯其中,不管是太子党还是反太子党,都难活命!
如果太子刘据造反成功,没有参与镇压太子的任安,能活命吗?也难!
刘据打算起兵造反时,首先想到了北军这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力量。他更是第一时间持太子符节和皇后印信,亲自来到北军南门,召见护北军使者任安,命令他发兵帮助自己对付刘屈牦的军队。任安拜受节符后,却转身返回营中,下令紧闭营门,不再理会太子。
任安拒绝太子调兵,从法理上说,是没有问题的。西汉兵制,必须持有圣旨和虎符,方能调动军队。当年汉武帝亲政不久,闽越国围攻东瓯国,武帝想出兵救东瓯国,但调兵虎符尚在窦太后手中,汉武帝派严助持圣旨和皇帝仗节,去会稽郡调兵,会稽太守不见虎符不肯出兵,更何况是太子呢?
太子无奈,返回长安,打开武库,临时组织数万城中百姓,对抗朝廷的军队。
任安是卫青门客,深受卫家重恩,关键时刻不思报恩,危机关头袖手旁观,一旦太子起事成功,登上皇帝宝座,又怎么可能轻饶无情无义的任安呢?
如果没有与卫家这段渊源,与太子无亲无故,出于自身利益安全考虑,毕竟造反是灭族的大罪,不支持太子,或许还情有可原。
如此来看,无论任安做哪种选择,最终都难逃一死。
本身无辜的任安,如何才能活命呢?他有两条活路可选:其一,“巫蛊”之祸发生初期,发现丞相公孙贺父子、卫青儿子卫伉,以及卫皇后的两个公主,先后都因“巫蛊”之罪被杀,就应敏锐地发现,皇帝是在针对太子了,太子与皇帝之间,早晚会有一场恶斗,自己身处最关键核心的位置,又与卫家渊源深厚,很难安全脱身,此时如果果断找个理由,向皇帝提出赴外地任职,或者以身体原因向皇帝辞职,事先将自己置身事外,就可以不受任何一方的牵连。这需要极强的敏锐性和极高的智慧。
其二,任安作为卫青的门客,又身居北军主将的关键位置,太子起事,他无论如何都脱不了干系,倒不如拼死一搏,与太子结为同盟。事成,则是从龙之功,封侯拜相,成就万世功名,事败,也不过是杀头而已。
仔细分析当时的情形,成功的概率还是很大的,任安值得放手一博。汉武帝晚年,年老体衰,疑心重重,阴险狠毒,“巫蛊”之祸,波及数万之众,朝堂之上,人人自危。太子刘据正值壮年,性格宽厚仁慈、温良谨慎,人心向背已有端倪。
卫青、霍去病两任大将军,丞相公孙贺,在军中、朝中为太子打下了的深厚根基,皇后卫子夫在中宫的绝对权威,都为太子成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。
得知太子起兵谋反,汉武帝从甘泉宫紧急回到长安城西的建章宫,坐阵指挥。丞相刘屈牦持圣旨和虎符,征调周边军队平叛,京城两千石以下所有官员,均服从丞相指挥。
在这样的情况,居然与太子临时武装起来的城中百姓和狱中囚犯,大战了5个昼夜,最终还是胡人骑兵的帮助,才艰难战胜太子的人。
如果任安统领的北军精骑帮助太子,简直就是以摧枯拉朽之势,毫不费力灭了刘屈牦的军队。
任安如何动员北军与朝廷的军队作战呢?也很简单!当时长安城中已有传言,说年迈的汉武帝已经死了,是丞相刘屈牦和黄门苏文在假传圣旨,兴师作乱,欲置太子于死地。任安完全可以用谣言鼓动军心,誓死保卫太子,保卫朝廷。
卫青统领大汉的军队很多年,为人谦卑温和,待人真诚宽厚,深得军中官兵的人心。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卫青的为人,飞将军李广的儿子李敢,怀疑其父自刎而死,是卫青故意为之,趁卫青不备,暗中偷袭,打伤了卫青。卫青是全国的军事统帅,皇后的亲弟弟,皇帝的小舅子和姐夫,无需卫青出面,李敢必定灭族。但卫青为保全李敢,将此事压了下来,不许任何人声张,足见其人品和胸襟。
任安统领北军支持太子,是没有问题的。轻松搞定刘屈牦的军队后,找个理由,迅速带兵围了建章宫,隔绝汉武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,尔后大肆抓捕刘屈牦、苏文等人,稳定长安局势后,扶助太子刘据登基称帝,则大事成已。
永赢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为指数型-固收基金,根据最新一期基金季报显示,该基金资产配置:无股票类资产,债券占净值比134.5%,现金占净值比0.06%。
方正富邦稳泓3个月定开债券为债券型-长债基金,根据最新一期基金季报显示,该基金资产配置:无股票类资产,债券占净值比156.65%,现金占净值比0.12%。
有皇后卫子夫的加持,虽然没有汉武帝的遗诏,特殊情况,皇太后懿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。
此时的汉武帝已经65岁了,在那个年代,已是绝对的高龄,且一直多病,受如此惊吓,也活不长久。当然,也可以效妨赵武灵王的儿子,将一代雄主饿死在沙丘离宫。总之,此时的汉武帝,活或死,已经不重要了。
写下伟大著作《史记》的太史公司马迁,有一篇著名的文章,叫作《报任安书》。从史马迁写给任安的这封信中,可以窥探出,任安文人的风格居多,难有这番作为。既如此,卷入政治的旋涡,而不能自己把握方向,腰斩于市,大概是不可避免了。
身居要职,历史的洪流将你推到风口浪尖专业合法配资开户,想明哲保身以求万全,是做不到的。唯有主动进取,掌握主动,才能搏得一线生机,或许还能成就万世功名。
汉武帝任安刘屈牦卫青太子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